冷库制冷系统分为氨制冷系统、卤代烃制冷系统和特种制冷剂制冷系统。
在间接冷却系统中,被冷却物体的热量通过制冷剂传递给制冷剂。这种冷却系统的优点是冷却系统集中在较小的地方,可以减少冷却系统的体积和制冷剂的加注量;同时,制冷剂的热容量大,冷却对象的温度容易保持稳定。特别是对于间歇循环制冷系统,当负荷较大且集中时,如果采用直接冷却系统,需要与大量压缩机或大型压缩机配合,停机时设备将被搁置,而如果采用间接冷却系统,则可以利用制冷剂储存能力强的特点,选择少量压缩机或小型压缩机,当制冷负荷为零时,可以节省初期投资,错开电耗。即使压缩机发生故障,也只有制冷剂泵能长期保持低温。
例如,当系统中蒸发温度较多时,采用直接冷却系统比较复杂,而间接冷却系统可以采用蒸发温度的制冷系统,其他蒸发温度可以通过控制制冷剂流量来调节。间接冷却系统也存在许多缺点,如制冷装置复杂,制冷循环系统能耗和设备成本增加,被冷却物与制冷剂传热温差大等。
间接冷却系统中制冷剂的冰点应至少比系统蒸发温度低3,当系统运行到低温度时,制冷剂的粘度应足以保证传热需要,并将流体流量控制在合理的阻力降范围内。在冷库的制冷系统中,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管路的布置,大中型冷库也采用了以氨为制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。低温盐水(冷媒载体)经氨冷媒输送至各冷室冷却盘管或冷室冷却风机,通过冷媒泵向冷室供冷。间接制冷系统通常有两个制冷循环系统,即制冷剂(氨)制冷循环系统和制冷剂(盐水)循环系统。间接氨制冷系统制冷剂蒸发温度低,制冷机运行经济性差。以卤代烃为工质的中小型民用冰箱和装配式冰箱多为直冷式,制冷系统简单,操作条件调整方便。
大中型氨制冷仓库采用集中制冷系统。系统总投资少,集中管理方便,机房负荷调节方便,总能耗较低。但系统管道的工艺设计、安装调试复杂,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差。R22、R134a等中小型冰箱采用分散式制冷系统。该机组结构简单,使用方便,调试安装方便,负荷调节灵活,易于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,设备运行安全性好,但系统总投资大。
分为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、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和液泵供液制冷系统。
直接供液系统制冷系统简单,操作调试方便,但蒸发器换热效果差,制冷条件变化过大,容易引起活塞式压缩机的液锤。这种供液方式主要用于卤代烃制冷或小型氨制冷系统。与直接供液系统相比,重力供液系统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,便于实现对蒸发器的均匀供液,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行。但供液稳定性差,除霜操作麻烦。主要用于氨制冷系统。
液泵供液系统蒸发器换热效率高,能保证远距离供液,操作简单,便于集中控制和自动化,便于除霜,但在系统中加入氨泵后能耗增加。液泵适用于大中型氨和卤代烃制冷系统。此外,根据低压液体进出蒸发器的上下位置,液泵供液系统分为“上进下出”和“下进上出”两种。上进下出供液方便回油,储存温度控制简单,蒸发器充液量少;下进上出供液,储存温度控制有一定难度,蒸发器充液量较多,很容易收集油。在该系统的实际应用中,为了便于液体的均匀供应,在冷冻室和冷冻物料库底经常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。为了控制温度,简化自动控制装置,冷却室常采用上进下出式。